.

【光明日报】m6米乐备用网址m6米乐备用网址:创新探索地方高校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路径
2023-11-21 17:34:53 来源: 浏览:

根植沃土,枝繁叶茂;风雨同行,不忘初心。作为一所已有65年办学史的本科院校,m6米乐备用网址统筹把握内外部形势,明辨厘清发展目标,把脉问诊,抓住机遇,形成独特风格特色,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
m6米乐备用网址是学校最早开办高等教育的学院之一,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省级一流专业。近年来,学院围绕传统工科转型、升级和改造,积极贯彻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培养理念,着力培养“多元化、复合型、创新型”的卓越工程人才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,成为推动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高地。

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共同体

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“主阵地”。以课程教学模式、课堂教学方式为切入点,学院构建了以“知识讲授+项目研讨+成果展示”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。

守好课程思政育人“责任田”。学院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、搭建“师说·思索”等师生交流平台、设置育人工作量等方式,充分发挥专业教师“课程思政”主力军的作用。

构筑思政育人“第二课堂”。学院实施“135”育人工程,建立量化考核制度,开展五项特色活动,养成五种习惯,锻炼五种能力,始终坚持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、加强品德修养、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养上下功夫。

发挥典型引领“示范效应”。学院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开展线上线下报告,以校友成长故事拓宽学生视野、指引学生成长。设立校友奖、助学金,以校友故事启迪学生感恩情怀、传承校友文化。

完善工程人才培养运行体系

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基于认证标准,学院完善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,突出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培养理念,编制课程育人“双大纲”,将工程应用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分解于每一门课程之中,充分落实“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”工程教育认证标准。对接区域产业发展,重构了面向产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。面向新经济,突出新工科要求,增设管理学、市场营销、经济学、环境保护、免疫学、分子生物学、流行病学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或内容,体现“新工科”培养的“多元化、复合型、创新型”。

完善人才培养运行规范。结合认证标准,学院出台规章和考评办法,从制度层面规范应用型人才培养各环节。编制课程考核试卷命题审核等符合认证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从质量标准层面加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。推行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,构建并完善了“产出导向”的立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。

升级人才培养信息化手段。学院实施课程数字化工程,根据一流课程建设标准,完成20余门主干课程、特色课程的视频拍摄数字化建设,为学生随时学、随地学、反复学提供了线上资源支持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线上监控,依托教务管理系统、毕业设计管理系统、实习实训管理系统、公共实验平台预约系统、实验室安全监控系统等平台,落实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监督与管理,保障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安全。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,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,已完成11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。

闯出“产学协同”创新教育新路子

推行本科生导师制。学院构建了基于“思想、学业、科研、就业、服务、管理”育人一体化的本科生导师育人体系,将学生的创新训练、创业实践等任务纳入年终教师绩效考核。学生大一阶段进实验室观摩学习,担任实验助手;大二、大三担任实验主力;大四独立开展设计性实验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,参加“挑战杯”竞赛、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、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等学科竞赛,锤炼学生动手能力,激发学生创新意识。

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团队。以产业需求和科学普及为导向、以教师专业指导为依托,学院组建“智微园”大学生科技服务团、“科普助菌”食用菌高值化开发团队、“X-Power”电化学储能团队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团队,在本科生中实施“教学—科研—育人”一体化的创新教育模式,协同专业教师开展产品开发、样品采集、产业调研、科学普及等活动,深度参与教师科研服务地方、汉江流域水环境调查、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普查、湖北省营养学会全民周活动、中国农技协科技服务下基层等活动。

经过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、探索、实践,一大批优秀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、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,学生团队获得团中央表彰4项、团省委1项、团市委1项;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14项,其中国际级2项、国家级56项;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8项,其中国家级23项、省级41项;获得省级和省论文评审联盟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4篇;学生创办公司11家,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,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,2022届达到28%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6年稳定在90%以上。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

原文链接:m6米乐备用网址m6米乐备用网址:创新探索地方高校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路径-光明日报-光明网 (gmw.cn)

】【 打印    收藏关闭
上一篇【喜报】吴玉峰、蔡爽二位博士入选2023年襄阳市人才项目 下一篇走进“科学讲堂”,聆听院士教诲

最新内容

热门内容